卷五
八佾第三
孔子謂季章
忍字誅其心也心惟忍則氣横膽決何復顧忌
三家雍徹章
凡咏歌必有取義以三家之堂而歌辟公天子義將安在不用立律定案只奚取二字斧鉞甚嚴 季平子恃功故用八佾盖有功則賜佾三家所以不得同而雍徹則三家所同用
人而不仁章
以舞佾歌雍之禮樂尚謂有人心哉人心亡矣如禮何如樂何感慨之極無聊之甚 樂書云五常以仁為首六藝以禮樂為先仁者禮樂之質禮樂者仁之文周官掌禮樂以春官明禮樂以仁而立也
林放問禮章
林放眼見當時用禮樂者故起而問本此其心猶之乎尼父之心也寧儉則無越度之事寧戚則有愛親之實皆教之以反本 問禮之全體朱子曰兼文質本末言之黄勉齋曰本非以儉戚為可尚特以其流於文弊則寧如此耳
有君章
不曰無而曰亡乃人臣之心忘之也寄慨良深 蔡虚齋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諸侯趨同盟之朝會者不可勝計而終無一誠心正義朝於周王者彼時尚謂有君哉
旅於泰山章
天下豈有不知禮之神枉費諂者一片徼福之心耳不義於人不祥於神矣 以上六節事關禮樂所係世道人心甚大夫子以片言隻字為褒為貶昭示千秋何莫非學習中事
君子無爭章
君子未有與人爭者其爭也猶曰君子總見君子之無爭耳其醇粹之學可想
巧笑倩兮章
後之一字是子夏創語夫子創聞故曰起予夫後之為言末也後起於先然不可離先而獨存其後末生於本然不可離本而獨存其末明於先後本末之旨方可與言詩大抵子貢子夏兩人皆是逐層生出翫知來起予四字可見
夏禮能言章
周監於二代者也故夫子徘徊於二代學夏禮學殷禮總是為從周 周公制禮雖監二代其間義起者甚多孔子夢寐周公正在此處
禘自既灌章
魯祭非禮夫子已不欲觀况既灌而往又復懈怠不欲觀三字無限感慨葢學禮之人自不容不在禮上留意或曰須見周公制禘仁孝懇切周室治平悉該於此後王僅循故事衰微之象兆於廟中聖人履霜知冰語氣愀然當是嘆周不徒責魯
或問禘説章
祭祀雖幽冥深隠之事然却是明顯著察之事孝子仁人有不能包舉天下之民物而能稱享帝享親者乎口説不知又説知其説者之於天下非夫子學窺天人其誰知之
祭神如在章
天神人鬼非誠以享之烏能來格操帛執牲而往者猶恐不歆自不親神鬼豈能靈乎
與其媚奥章
賈以媚結主復以媚導人見士大夫熟習此路恬不為怪夫子掲一天字作主便省許多閒氣不然二字亦説得决絶此是知命之學 明太祖嘗與侍臣曰為惡或免於禍然理無可為之惡為善或未蒙福然理無不可為之善人惟修其在已者禍福之來則聽於天
周監二代章
文從忠質來所以郁郁認得來路清方好定已之従違此是稽古之學 張卓庵曰郁郁乃形容周公損益之妙不離二代亦不泥二代全是自己精神瀰漫布濩於制作之間使古人皆有生意
子入太廟章
廟中之禮事各有義夫子素切徵文考獻親炙其法物安得不問故問即是禮此是稽禮之學
射不主皮章
中不在力故道不主皮此是觀射之學 問古人射要如何用曰其初也只是修武備聖人文之以禮樂
子貢欲去章
天下好事不常興而常亡大抵皆空名所留故存羊所以存禮也當其虚有實之用此等學術最大 馮厚齋曰是時諸侯固自紀元而天子所存者僅正朔此禮葢甚重也
事君盡禮章
臣不知有君正緣不知有禮故多傲抗僣越之事所以以盡禮者為諂也世不知學烏能辨禮
問君使臣章
君於臣不難於有情而難於有體臣於君不難於有體而難於有情禮使忠事君明臣良其古三代之隆乎此正君之學也隨觸而動不可謂非一日之泰交 夫子與臣言忠與子言孝則對君言禮故尹氏曰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
樂而不淫章
古今男女之情多不問徳樂與哀遂不得宜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賤此是何等關係學者故宜深玩乎關雎 或曰此是贊樂非贊詩也孔子正樂值師摯在官而以關雎為樂之卒章不淫不傷所謂關雎之亂洋洋盈耳也
哀公問社章
社義自有説宰我之言任臆立論是亦不學無術 按社稷之祀壇而不屋必受霜露風雨以逹天地之氣凡起大事動大衆必先告於社稷而後出書所謂不用命戮于社其禮可謂重矣
管仲之器章
夫子嘗大其功又復小其器此王霸之分誠偽之辨也學術純即無功器亦大學術假即有功器亦小管大夫三歸反坫奢而犯禮正是器之小處
語魯太師章
和者樂之所由生四個如字樂經不載却是樂的一段眞消息非樂而學何以底於成
封人請見章
夫子以七十年之學習學成一個千古之木鐸位置雖曰自天却是封人之眼力竒絶 饒雙峰曰夫子得位與不得位封人所不能知其所可知者夫子道徳如是天將使振扬文教以開天下後世也必矣
謂韶盡美章
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徳舜武兩聖人本色自完全寫在樂上盡美未盡善既明白説出亦不必過為周旋 或曰古今道同而徳異者有二在上則舜武在下則孔孟是也
居上不寛章
居上為禮臨喪是處有是處之理隨時有隨時之學 鹿伯順曰註中本字極好夫子觀天下事都從此處著眼本之有闕即儀文有好處也沒用了
里仁第四
里仁為美章
夫子一生學習只是熟仁故教人卜仁里以為共學之地 張氏曰處仁二字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雖云卜居全是親師取友之意
不可處約章
不仁之人處約不可處樂不可將何之而可乎安仁利仁者不離約樂之中能超於約樂之外安是聖者事利則賢矣由勉而安全在學習 問安利之别朱子曰安仁者不知有仁如帶之忘腰履之忘足利仁者只見一仁就之則利去之則害
惟仁者能章
非大公順應之學未可輕言好惡葢好惡以已而不以人也以已則私以人則公能者恰如其好惡之量而止増減毫髮不得古人有薦士不識面殺人不動聲色者總是心中無私見得善惡分明
茍志於仁章
人之作惡只因無志志仁是於衆欲交攻時獨提真性作主惡念自退立志責志最是學者喫紧工夫 通書解有心悖理為惡無心失理為過此志仁所以無惡也
不處不去章
人生初落地時只有此身原來貧賤非有所失也至富貴則有所得矣無失無不得有得有所失故均一非道富貴不可處以其外來貧賤不可去以其所從來孔子樂在其中顔子不改其樂全是於此看的分明故不為欲惡所乘終食不違只是不處不去而已此是時習實際處 或曰富貴貧賤終食造次顛沛無往非仁無往非君子用力之地説到造次顛沛必於是富貴貧賤之不處不去又不足言矣此淺深次第之别
未見好仁章
不待好不待惡而自能仁者生而知之者也待好仁惡不仁而為仁者學而知之者也有好仁之力而不用力於好有惡不仁之力而不用力於惡是自暴自棄困而不學者也 胡雲峰曰此不必謂世無其人但謂我未見其人猶有不絶望之意
人之過也章
學問之道以仁為主腦然仁不易識過中之仁更難認千古隻眼須推孔子愚謂知中之愚仁中之過淋漓篤摯較之知與仁更起人敬更令人悲雙峰謂其過猶足以見其仁語意自明獨指君子而言
朝聞夕死章
人抱道而來須抱道而往生方順死方寧不聞道則虚生虚死矣耳朝聞夕可者不問遲蚤須聞乃可此是了達生死之學 胡雲峰曰苟無平日積累之勤必無一朝頓悟之妙可矣二字令人惕然有深省處
士志於道章
恥惡衣惡食者曲學俗士也自不足與議然此事口談易躬行難緼袍不恥獨以許由而無求安飽者所以亟稱為君子也 或曰范文正黄虀賦武侯淡泊明志王曾志非温飽纔是家數
無適無莫章
適莫亦是擔當天下的豪傑然未免以成心乖時措之宜聖學絶四乃能無可無不可 林次崕曰義與適莫相對義是物之權衡適莫是人之意見
君子懐徳章
而今始識懐刑之君子非過慎也存天理畏王法是一路學問伯順亦云孔子家法與高皇功令其即徳與刑之謂歟
放利而行章
人之好利孰不如我放則必欲耑之於己豈不有礙於人人既有礙便不甘心多怨二字凛乎可畏故學莫先於義利之辯
能以禮讓章
禮須讓始成禮紀綱法度皆是實意灌注小大所以共由也不能讓則一味虚板與禮何干學者莫徒據禮而害天下事
不患無位章
位與知従人求者也立與可知從已求者也從人求者已不得操其權從已求者天下不得制其命此是聖學
吾道一貫章
在夫子與曽子言曰一貫在曽子與門人言曰忠恕非忠恕自不能貫原非二也彼高視一貫而平視忠恕者不知此是聖學只在尋常日用真實著脚愈平愈竒堯舜性之湯武身之夫子之従心不踰顏子之三月不違豈能一毫加於忠恕外乎 湛甘泉曰忠恕即是一貫被曽子一口道著細看皆是内外心事體用合一
君子喻義章
喻之一字傳君子小人之神定君子小人之品非聖學莫辨以無所為出之疑於利亦義也以有所為出之疑於義亦利也從志趣上分欺慊不在事迹上作門面
見賢思齊章
賢不賢之見在人似與已無干而思齊内省無一不關係於我觸處警惕正是時習
事父母幾章
父母有過諫而不逆所謂几也窺其幾而善用其挽轉在有意無言迨至不違不怨則孝子之情愈真愈苦 張芑山曰全要看事父母三字靜思我所諌者何人的過失便不忍徑情指摘
父母在不章
人子體父母倚門倚閭之情自不忍逺矣 或曰只是不敢漫遊不以身行始合著那人子的道理耳
父母之年章
孝子愛日全從一喜一懼來喜在有言而懼在無言此古人不以三公易一日之養三節論孝言邇情深學習中最喫紧 葛屺瞻云惟喜懼在一念中交動心下真難為情
言之不出章
躬之不副惟口是憑可恥孰甚焉古人言之不出知所恥也今人言之輕出無所用恥也
以約失之章
貪的大則失的多約乃居身之善物也故學先守約
君子欲訥章
言説著少只是覺多行説著先只是落後君子之欲訥古人之恥躬同一學術
徳不孤必章
人患不徳不患無隣上下四方往古來今原是一家人學者須先識此 有隣正見不孤下句只是上句兩句一意
事君數斯章
獲上信友皆以義合義不合豈容强聒自取其厭此須知學 或曰二數字病其口舌有餘精誠不足耳見事君處友當有委曲相成之道不可徒止徒去也
卷六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章
古者男女之族必擇徳焉不以財為禮故論財者君子深鄙之不入其鄉長之縲絏非罪容之不廢於有道免戮於無道其徳可知一妻其子一妻其兄之子此孔門擇壻法也 或曰非其罪免於刑戮但求其可終無咎而已此是處其子之的確處
子謂子賤章
魯以衆君子而成一君子子賤以一君子而取衆君子總見得共學之益
子貢問曰章
無一善以成名皆不足言器未至於器而侈言不器并失其所據矣果達藝清任和均足為宗廟之重
仁而不佞章
仁者其言也訒佞字正宜痛黜雍之重厚簡黙恰是此路人不知其仁語最活只是要抺倒佞
子使漆雕章
求信二字是聖學戒欺求慊的眞脉路開能向此處著力便與才識氣魄用事者星淵故曰見大意夫子悦開與與点同一機趣 葛屺瞻曰斯字即指仕言信是信得這仕過
乘桴浮海章
夫子志在東周偶欲浮海牢騷之意感憤之言耳子路之喜是子路本色未知夫子本心
問子路仁章
治賦為宰與賔客言皆吾儒經世之學仁中不可少之事然不可以此論仁仁者中心安焉全不在作為上
子謂子貢章
子貢聰穎過人極難自下忽借囘來点他不覺奪其所恃而曰何敢望回此其自知之明便是入道之路故亟與之曰弗如也使其自信曰吾與女弗如也使其自勉此是聖門冶鑄故終得聞性道之传
宰予晝寢章
宰我居言語之科,只是多説了几句過頭話,夫子遂深絶之。甚矣,言之不可不慎也。
吾未見剛章
陽剛之徳全是能自勝其私使此心超然于萬物之上慾則私意牽纒縱貌剛之似而中之靡也乆矣子路之强似之而非須中立不倚和而不流乃真面目也顔子克復歸仁學從乾道入庶足慰聖人之思或人烏能知之嗣是之後則孟氏之直養無害塞乎天地之間者乎
我不欲人章
不欲無加亦是平常事却是絶頂事中庸所以鮮能也
夫子之文章
文章性道非二物凡可見者皆文章而其不可見者則性道也除了人事何處是性命之流行得聞不得聞即可見不可見
子路有聞章
事無停留所以恐有聞也只一恐字有多少神情有過則喜有聞則恐皆其大過人處
何以謂文章
人多於長中求短不肯于短中取長文子於諡義既合只論其合於諡而已奚必苛求
子謂子産章
恭敬恵義君子之大端子産未必是徹性命之學能於此處無愧色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善與人交章
甚矣交之難也翻雲覆雨隙末凶終固屬小人之常而情好日宻初終無間者古今几人哉晏大夫乆而能敬只問已之待人何如心之自盡安在絶不較量於人此夫子所以善之也
文仲居蔡章
世人之所謂知全以探索鬼神為事夫子論知乃在務民義而逺鬼神
令尹子文章
仁未有不忠仁未有不清而清未必為仁忠未必為仁盖忠清乃仁中一節耳亦有以一節而見全體者伯夷之清清即仁比干之忠忠即仁也其淋漓篤摯粹然無滓當時知之後世知之子文之忠文子之清其闇然無言之地足色不足色當自知之耳
三思後行章
思之思之鬼神將通之何止再何止三文子必思其所不當思者耳春秋罪其黨逆其理欲交戰不能自斷遂至於惑
有道則知章
從來任事之人須帶幾分愚方克有濟利害當前知者巧於迴避非愚孰肯身入其中若晦若闇而意不懾色不沮者此原不可及千載下狄梁公是一個後身
子在陳曰章
夫子得行其道為一時之名世不得行其道為萬世之木鐸裁之一字是陶鑄羣賢大本領誨在此為亦在此工夫無止息之時 或曰行道傳道聖人始終不能自己周流四方本欲行道於天下却往往論道講學不肯少輟便見得此亦有成就後學之處
伯夷叔齊章
惡惡之嚴莫如夷齊然其心却不念舊惡此方是能惡人怨之希也人自知其非私惡耳一塵不著所以為聖之清 李見羅曰舊時之惡也是激人為善的意思後來不念又是成就人的善處始終只是以善待人故怨是用希
孰謂微生章
事無大小只多一迴护之心便非天然之直夫子於乞隣而譏其市恩於證父而誚其傷恩各有義在當乎義之為直
巧言令色章
兩般情狀所稱最善渉世之人然詐偽暖昧喪其眞心故下一恥字以戒學者 楊慈湖曰此二事皆是心裏一様外面又是一様左丘明恥丘亦恥正是甚言斯人不直之可恥非竊比意非恥其欺人而失禮乃恥其昧已而喪徳也
顔淵季路章
聖賢之志總是為仁離仁則旁門曲逕耳奚足為聖賢之學車裘與共公物之仁也善勞不伐克己之仁也老安少懐友信天覆地載之仁也千載後名賢輩出大儒接踵皆是望此一條路數以為歸宿
已矣乎吾章
文過者小人諱言過者亦多賢知之士見過内省過自不得時刻停留纔是日月之更風雷之勇
十室之邑章
聖人之門皆是學人而好則不敢輕許葢好則愚必明弱必强不好雖有周公之美仲尼之忠信亦不濟事 此二十七章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無非窮理之學時習之事也
雍也第六
雍也可使章
居上有要領冣忌煩瑣是所貴於簡也然簡以脱畧為事可以行之於民未可居之於已故必居敬行簡中有主而事不擾纔可此内聖外王之學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夫子之言即雍之言也故謂其言然
孰為好學章
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可想見其不遷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可想見其不貳顔子之學其諸異乎人之學所以稱好也
子華使齊章
辭受取與各有攸當著不得一毫意見意見一叅則求之慷慨憲之介節皆非天然之義 朱子云於斯二者可見聖人之用財雖是小處也莫不恰然便是一以貫之處
子謂仲弓章
仲弓不得意於其父閔子不得意於其母司馬牛不得意於其兄弟皆於天倫之樂未得暢遂從來孝子悌弟之苦情每多如此尤西川曰犂牛之喻教仲弓立賢無方也非論仲弓也
回也其心章
仁人心也心不違仁心纔得正是從格致誠意來顔子以徳用事中心樂之故不違其餘諸子以才用事氣魄功能降伏不下故日月至焉至是心之至於仁以才見者自不得純耳
可使從政章
果達藝各就其才之所長皆是為政之實用惜未究其用也果則無留滯之事達則無用罔之事藝則無窘手之事此雖素王之明試而史册中如三賢榜様者皆聖門中人也私淑之學豈論世代
使閔子騫章
夫子墮三都費其一也閔子肯為之宰乎意甚决而辭則婉既不取禍又不招辱冥鴻高蹈人中之龍此是聖門應聘之學
伯牛有疾章
伯牛事跡最少只執手一語可想見其為人周旋嘆息之間俱是性命之學
賢哉回也章
不改其樂樂在貧先不因貧改故云非樂貧也非樂道也自有其樂耳顔子克己功深心體潔淨與造物同遊故能於人所不堪之憂獨恬然自得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學顔子之學方能樂顔子之樂 袁坤儀云人都説孔子稱顔子安貧予謂實取顔子之精進
非不悦子章
天下有悦道而力不足者哉力有不足悦心不誠畫之一字極其鞭策學者黙自檢点不犯此病者必也自强之士 蔡虚齋曰子之道其理則仁義禮智其具則禮樂政教其文則詩書易春秋道内正有可嗜之味在
子謂子夏章
儒而在上者為治統儒而在下者為學統何其逺大哉不務其逺且大者而規規於近小之間此儒而小人者耳寧直為子夏立規
為武城宰章
得人是為政最急之務然非道眼之人不能識道氣之人滅明之孤貞子游之學道正相與以有成也
非敢後也章
按三家起釁齊師直抵近郊而孟孺子帥師先奔之反視為國家之恥有不忍言者敢居殿後之功哉夫子表而出之令當時後世矜功爭能者冷然汗下 高中炫曰之反分明是以敗君憂主為辱不敢以後殿為功若云自掩其功是詭情要譽也不情甚矣
不有祝鮀章
好諛恱色世道江河不知投世之資總皆喪心之事此與上章為法為戒學者鑒茲
出不由戸章
道者吾人之戸牖也誰能外之而誰能由之亦猶之乎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也異矣哉此須知學 邵子云戸道也猶言戸猶道也人必由户便不可不由道正指点人當由道意
文質彬彬章
直行所志質也節飾為觀文也其用宜相濟不可偏勝偏勝則文質判然兩物相濟則文質融成一片然後二字見學力 陳幾亭曰文輔質曰彬彬不取其均也均則文勝而人心日以薄
人之生也章
生也直是直乃人生真面目生與直不相離罔之生也面目全非幸生耳用時習之功則生者常生罔者亦復生
不如好之章
之者何物知之好之樂之又何事也此夫子自寫其學習之趣一步深一步直到樂處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中人以上章
道固無上下在領略者不能不有上下量不適而强相加則扞格不相入矣不可以語上總是引人之心在學者自勵耳 葛屺瞻曰夫子原以不學為下未聞以資鈍為下若肯加學問何分上智下愚
樊遲問知章
知非有質也附物而見故舉義者得知然慢鬼神非義也近鬼神非義也一敬一逺之間各有攸宜可謂知矣 董子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此先難後獲之旨也此正時習之學
知者樂水章
山水無情之物也而仁知登臨則欣然向之葢活潑寧謐之體觸目会心故其受享無盡此深造自得之學
齊一變魯章
强者於道逺弱者於道近此全在習俗之外思量轉變之術是夫子經世之學為東周的手段
觚哉觚哉章
言近指逺感嘆無窮全是春秋復古譏變法之意學者宜味其旨趣
宰我問曰章
仁者自愛人愛人固未有棄己者也天下溺援之以道須先站在不溺之地然後可以援人從井之説不能成己豈能成物是謂不學
博學於文章
凡散見於天地間者皆文而文中總具一天然之規則曰禮約即在博時約文禮非二理博約是一事合外合内何畔之有
子見南子章
大夫見小君之禮乆矣不行南子特舉之孔子雖不忍絶却非子路所喜孔子嘗自謂知我其天亦惟以天自信而已學到人不知時其境界原别 王荆公云君子有時而用禮故孟子不見諸侯有時而用權故孔子可見南子
中庸為徳章
古来驚人震世之事民多見之看起來却不中庸中庸者極平常極竒絶不可以私議企及非盡性至命之學孰知其徳之至矣乎
如有博施章
博施濟衆堯舜所難以仁人而在天子之位且不能滿其願况其下焉者乎故論仁者只論心不論事說欲説近正所以治子貢之博也仁原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以已欲而同乎人也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以人欲而凖之已也此孟子願學孔子處